跳到主要內容

《看房心得》初出茅廬


台北居,大不易。

小時候聽過林強的歌,帶著一種道別的語氣,帶著對未來的憧憬,一句「我要來去台北打拚」,輕快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詞,雖然沒有因此而對台北產生親切感,但也就真的那麼以為,長大了就該要到台北打拚。
雖然不是真的到台北的都會市區,但前後還是因為一些原因,來到了舊台北縣,新北市。
在北部生活,在北部活動,親身經歷了幾個上新聞的遊行活動,也投身進逢年過節的返鄉車潮。
三年的時間,經過了幾次的搬家,林林總總的物品,與大大小小的事情,讓我逐漸的習慣了快步調的北部生活。
住處租金給了第三年之後,原本租屋比買房划算的理念,突然崩潰了,我突然聽懂了爸媽口中,與房仲口中的買房儲金的概念,所以我開始看房了。

有些人天生對於數字就比較敏感,很多數值一點就通,剛好房子除了看之外,還要算,整體的工作量與功課量並不少,面對這樣如山高的資訊量,一時之間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前進,所以我帶著一點想法,簡單算了一下自己能負荷的金額,跟一張被搧不痛的厚臉皮,路上很隨便的找了幾家房仲,在他店外觀望了一下。

觀察重點,第一項:主不主動,代表積不積極。

雖然我還沒真的要買房子,但我早晚會買房子,買房子也是一大筆金流,從長計議也是必然。所以當我在店門口遊蕩的時候,也許我還沒散發出購物的氣場,但出來招呼我,一種試探的詢問,我如果不需要我會說「我看看而已」,然後趕緊離開,虧不了什麼。而這次,我前後走過七八家房仲,品牌各異,氛圍也不同,其中大概只有幾家沒有人理我,大多數都會出來問一下需求,我也很大膽的就直接進店裡聊。

心底踩著的底線是,只看不買。

就像看人家釣魚,釣竿的總類百百款,看人家釣是看熱鬧,看用具是看門道,如果不懂就胡亂買,不僅省不到,還用不到。所以買釣竿之前,一定是先看人家用什麼釣竿,釣竿怎麼用,再看店裡有哪些釣竿,釣竿怎麼分辨,直到有點基礎之後,再看自己口袋多深,可以買什麼類型的釣竿。

買房子的概念也是如出一轍,用過往經驗,回想一下自己家、親戚家、同學家以及曾經過往中拜訪過的其他人的家,先確定一下自己對家的感覺跟需求。
有這一層想法之後,才開始看,有些是空房、有些是自住,看房子的同時跟房仲聊天聊需求的時候,不斷地說,也不斷地確定自己內心裡的想法。
最後再確定自己口袋多深,可以撐得起多少價位的房貸,再從中去挑選適合自己的房子。

流程確定之後,進入房仲的店裡,從需求跟能力開始,找幾房、幾坪,多少價位的物件。
因為有打定不急著買的主意,當然要開宗明義地表明,只是剛開始看,想了解一下房市的狀況,想多看一些再決定哪時候買。
當然房仲會有很多說法跟話術,但說實在的,不多聊一些,不多一些資訊給房仲,畢竟非親非故,雖然口口聲聲說想當朋友一般的房仲,但背房貸的終究是自己,不能不謹慎為之。

通常除了有先做功課,或附近這巧有符合的物件外,一般進到房仲店裡的第一次,只會聊而不會真的帶出去看。
所以聊完之後,房仲大哥就會開始傳一些符合的物件給人參考,如果房屋資訊跟照片展示出來的空間感,有勾起我們的好奇心,就可以進一步的約時間,進屋感受一下房子的氣場跟氛圍。

而自身的經濟狀況,讓我直接把千萬以上的選擇去除掉,在網頁的地圖上,原本密密麻麻的選項,突然變得像臉上的痣,有,但不多。

與房仲簡單聊過之後,會接收到很多訊息,一開始一定是似懂非懂,所以回家複習就顯得非常重要。除了看房屋照片之外,與我們生活切身相關的,不外乎兩項,坪數跟價格。
最初真的是看坪數是坪數,看價格是價格,完全拿捏不到中間的關聯,怎樣叫做貴,什麼才叫可以,如何才是便宜。
慢慢地就可以帶出下一個概念,大坪數跟小坪數,這個部分就會直接影響到貸款,也直接影響到頭期款的金額,也就表示會影響到在挑選物件時的價格。

而什麼樣的坪數對應什麼價格,就可以引出第二個觀察重點。

觀察重點,第二項:實不實在,代表可不可信。

大家多多少少都會耳聞房仲裡的黑幕,畢竟房子的買賣,資金流不是幾十幾百幾千塊的,而是幾百幾千幾億元的跑,中間的價差就會是居間人收回扣動手腳的地方。
當然不是每一家的房仲都這樣,但不管怎麼說,花錢的是自己,多做功課就可以少點糾紛,怎麼說都還是自己多少了解一點資訊都是好事。
而坪數跟價格的落點,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參考實價登錄,實價登錄可以查詢地段與社區的土地行情,在買賣雙方的過程中,不會有太低或太高的誇張價碼出現,不是貽笑大方,就是尷尬破局。

最初要像孫子兵法所說「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簡單的解釋,就是懂也要裝不懂,另外「實而備之」,就是要以更充足的準備,去面對有實力的對手。
對房仲說的所有資訊都仔細推敲比對,適時的提問,試探的詢問房屋合理價格帶大概落點在哪裡,回頭比對實價登錄上的資料,基本可以確定這個房仲的可信任程度。

這裡要說一下個人在過程中體悟出來的理念,買房絕對不要貪圖買到最便宜的,因為大家都需要生活,所以別人賣房子不管是賣方還是房仲,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家庭要養,反之,我們亦然。做人不可太自私,所以在合理範圍內,多少讓步,會使得交易相對流暢,心底的狀態也會比較舒服。而原則是,今天賣方要賺,房仲也要賺,而他們賺的錢,全出自於我的身上,所以這個合理範圍,就顯得重要,所以在看實價登錄的時候,可以用最低價喊,但不要奢求以最低價買。
畢竟賣家向賣最高價,買家想買最低價,自古以來皆然,因此才會有討價還價,買房才需要斡旋,所以房仲的選擇才格外顯得重要。

回到房子本身,約好時間,進到屋子裡,我們是買家,所以挑選貨物本當貨比三家,這個部分就要有兩方向的考量,一部分是物理層面的,關於看的到、摸的到、聽的到、聞的到,實際可以察覺的事物,比如漏水、阻塞、壁癌、黴斑、刮痕等等的;一部分則是心理層面的,這個就比較靠個人感受做判斷,有些沒什麼感覺,有些才站門口就覺得不行,有些越看越順眼,有些一見就鍾情,有各式各樣,這部分就靠感受。

之前有一家房仲的店長打電話過來,「您好林先生,我是今天帶你去看房子的小明的店長,請問今天看過的房子有比較符合您需求的房子嗎?」
我只能笑著回說「都還好耶,沒有特別喜歡的。」
「那有哪些地方不符合你喜歡的呢?」
「呵呵,氣場吧。」

選擇權在自己身上,不是硬要挑剔,而是需要挑選。

簡單判斷過房仲品牌跟房仲業務之後,留下值得信任與相對投緣的,再做進一步的討論。
看房子看太久的,反倒是不會購買的族群,畢竟觀望也是一種習性,除非有了真正需求,不然越看越比較,越比較就越難做出決定,也許下一個會更好的心思會佔據整個思緒,這部分是房仲的親身體驗,我個人沒什麼可以驗證的依據,所以只是提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而已

進度到這邊,基本上就僵持了,房仲依然會不定時的推薦一些符合我們需求的物件,不過因為遲遲沒有進一步的計畫,所以房仲的熱情也會慢慢退卻。
最後就是偶爾看看房,偶爾問一下想法跟需求,這樣無謂的循環。

而沒有進一步行動的癥結點,就在於「斡旋」。

再沒有打出斡旋這張牌之前,所討論的價格都只是空話,畢竟買家等於房仲,房仲不等於賣家,當然也有屋主兼賣家的,但我沒遇到這一類的。

開斡旋,房仲才有立場與屋主對話,不然我們隨口問問,房仲就要隨時對屋主詢問,這也是一種很不專業跟沒有服務的表現。

而斡旋也不是隨便斡,簡單的說,斡旋就是開價,而這個開價要很有技巧,再有技巧也是需要押個五到十萬來喊價。

成交了就斡旋轉訂金,沒成交就退斡旋費回來。不過這畢竟是錢的交易,雖說是押金,但中間的可能性也是很黑暗的。

至於斡旋的,就另外開一篇章來細聊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活札記》終結流浪之關於教甄複試準備

不只一個朋友對我說過,我的關卡就是初試,初試過了,應該就過了。 雖然不知道根據是什麼,但初試一直沒通過的我,也就這麼一直深信著。 不知道該不該說是僥倖,但能順利卡位進到複試,原本就沒意料到的結果,我最初還想著反正是最低錄取,那複試應該也是沒什麼機會的。 直到同事說,新北的初試就是入場卷,第二階段不採計初試的分數。 接著,我看見了....希望!

札記 - 2024 畢業旅行

在職場上打滾了若干年後,經過若干次的校外教學,以及畢業旅行。每一次搭上遊覽車的,心境上也還是一起出去玩的狀態。先前一次的畢業旅行,也是跟著旅行社的行程,讓學生們跟著隊輔哥哥姊姊們,一路吃吃喝喝,睡睡醒醒的到點打卡。 調離北部之後,進到偏鄉小校,今年再次,也是首次的帶到畢業班,原本還抱持著一點僥倖的心態,期盼當時間近了會有個什麼通知單,或是旅行社來講解畢旅行程,可想而知,結果當然沒有這回事。

《Kaho老師開課了》這件事情誰都沒錯,為什麼要罵我?

結束了忙碌的一個禮拜,終於有這麼一天在這個時間點的我還醒著。 對於班級與學校的運作,終於上手了一點,但距離游刃有餘大概還是一段遙不可及的夢吧。 先前因為生活步調在不熟悉的前提下,顯得有點手足無措,以至於有些事情只能片面的分享 或是說單方面的想要討拍,畢竟我是一個很沒有自信心的人,需要一些旁人在心靈上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