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老師的教學札記》為什麼你要拿刀割自己?


那天收到家長的訊息,內容中貼了張照片,想知道我是否知情。

在學校地當下,已經有同學在課堂上幫他大肆的宣傳,所以我知情。

以當下的氛圍來說,除了滿頭問號之外,簡單的了解一下事情始末之後,知道只是一種同學間的追隨狀態,也就評斷了幾句,在班上下了個結論後,就先放在觀察區。

直到假日收到家長訊息,我認真地整理一下思緒,對阿,他們為什麼要拿刀割自己?





在跟家長小聊一下之後,雖然簡潔的解釋了些關於小孩的狀況,其實也並不複雜,只是很單純的「他敢,我也敢」的自我滿足。

今天也在課堂上花了點時間,在班級做了些宣導,畢竟這樣的行為實在不太適合持續流行。

上網爬了些比較專業的建議:

家長和老師應提高警覺看待自傷問題,若發現孩子有自傷行為,可以採取下述6點,來回應孩子們行為底下潛藏的求救訊號:

1、理解並同理孩子:青少年知道自己被理解了,就能慢慢說出心裡的話。不要過度強硬或是著急,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講心裡的話。

2、詢問孩子細節:像是自傷那天跟誰講了什麼等等,不要輕易買單「心情不好」這種說法。

3、分辨清楚孩子的行為:是自傷還是自殺?自傷的目的是什麼,為了得到痛感還是因為情緒無法處理?

4、提供抒發情緒(難過/憤怒)的其他方式和技巧。

5、教孩子如何求救:給孩子足夠的資訊,告訴他們心情極度低落時,可以到哪裡求救,像是急診、打自殺防治專線或者張老師。

6、自然的陪伴:讓孩子感覺到有人「在意」他,而不是勸他「不要想太多」,反而要聽聽孩子在想什麼。

---擷取自《親子天下


今天,我問了班上的小朋友:「你知道當大人們聽到你拿美工刀割自己的時候,對就是自我傷害,說自殘也對,這樣的時候,他們會怎麼想嗎?」

簡單的歸納出了,壓力太大、生活不順遂、對周遭或自己不滿意,想藉由這樣的行為來釋放壓力或是找尋刺激,抑或是獲取大人們的關心或注意。

我看著班上兩位手上有傷口的孩子,我說:你要我怎麼開口對你爸媽說,你們只是吃飽太閒,討皮痛?

然後他們笑了,傷口A說只是因為上課無聊。

我的課嗎?我問。

他說不是,是科任課。

是有多無聊?我又問。

就沒事做。

然後你就拿美工刀割自己?

接著我轉向傷口B,那你呢?

我也是無聊。

少騙,你只是看到他手上有傷口,你就想跟著來點傷口,盲從,但你要說你無聊也是可以,實在是有夠無聊。

因為兩位小孩的事發時間並不是同一時間,而是傷口A先,幾天後傷口B才跟進。

我面對著傷口B然後向全班說,今天傷口A會有傷口,絕對不是因為想要在手上刻上一個十字架,他說他無聊,無聊到拿美工刀出來玩,開始劃自己的時候,應該只是在體驗那種刺刺的感覺,沒想到不會真的痛,不小心劃多了,就劃出一到痕。接著才又好奇直的可以,那劃劃看橫的好了,一個不小心就一個十字架了。

因為傷口結痂,要嘛同學看到,要嘛自己跟別人說,然後得到了同學的注意,突然好像有點意義了。

這時候傷口B看到了,又聽說不會痛,還不馬上拿刀出來證明自己?

你們兩個,覺得老師的推理如何?

他們很捧場的點了點頭,也不管他們是真心還是假意,我精要的下了個結論:真的是太無聊。

雖然起始動機也許真的是因為無聊,不過要聊也還是多個面向討論比較合適。

所以我帶到了另外一個層面,如果不是真的因為"無聊"的話,那為什麼會想要拿刀割自己?

我給了兩個思考方向,一個是想破壞,另一個則是找自己。

在小孩的思考湖水中,刀是具有殺傷力的存在,割毀課本書桌,可能已經無法滿足破壞慾了,所以轉而開始轉對自己或別人動刀;另外是想藉由那種刺痛感來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

這過程中讓他們簡單的討論,但還有另外一種比較適用在傷口B身上的,就是一種尋求認同感或是自我證明、追求一種自我滿足的感覺。

這時有一個小孩補充了一點,「他們是為了耍帥」,難置可否阿。

順著這個話題,也聊了一下「刺青」的動機,但這部分有點扯遠了。

之後小孩提出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傷口B小孩,馬上跳起來說:昨天媽媽有說,但我就沒有學過。

姑且不論家裡還老師有沒有教過,就問今天爸爸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手上有傷痕,心裡甚麼滋味?什麼想法?

孩子們此起彼落的說,擔心、生氣、難過……

都沒錯,先不管身體髮膚什麼的,你只要記得,你受傷了,爸媽會難過,ok?


最後,小孩在自己的「同學社會」中,有些身不由己,也有些難以言喻的事情,其中滋味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跟家人或師長講都沒有實質的幫助,這些其實就是成長的課題,我們能做的不是搭起城牆保護他,而是了解、觀察,並引導他們。

成長是需要陪伴的,但成長也需要一些空間,仔細想想,討皮痛其實也是大家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環,只是詮釋的方式不太相同罷了。

這次整體上,並不是因為什麼負面情緒造成的行為,但這也是透過平常對孩子的觀察跟理解,才這樣處理。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這樣跟學生聊過之後,到底對還是不對,也很擔心教錯了什麼,拌著這種不安感,也只能多讀書,精進自己了。

在學校場域就是這樣,每一次的遭遇,只能是下一次問題的參考,而不是最佳解。



純紀錄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活札記》終結流浪之關於教甄複試準備

不只一個朋友對我說過,我的關卡就是初試,初試過了,應該就過了。 雖然不知道根據是什麼,但初試一直沒通過的我,也就這麼一直深信著。 不知道該不該說是僥倖,但能順利卡位進到複試,原本就沒意料到的結果,我最初還想著反正是最低錄取,那複試應該也是沒什麼機會的。 直到同事說,新北的初試就是入場卷,第二階段不採計初試的分數。 接著,我看見了....希望!

札記 - 2024 畢業旅行

在職場上打滾了若干年後,經過若干次的校外教學,以及畢業旅行。每一次搭上遊覽車的,心境上也還是一起出去玩的狀態。先前一次的畢業旅行,也是跟著旅行社的行程,讓學生們跟著隊輔哥哥姊姊們,一路吃吃喝喝,睡睡醒醒的到點打卡。 調離北部之後,進到偏鄉小校,今年再次,也是首次的帶到畢業班,原本還抱持著一點僥倖的心態,期盼當時間近了會有個什麼通知單,或是旅行社來講解畢旅行程,可想而知,結果當然沒有這回事。

《Kaho老師開課了》這件事情誰都沒錯,為什麼要罵我?

結束了忙碌的一個禮拜,終於有這麼一天在這個時間點的我還醒著。 對於班級與學校的運作,終於上手了一點,但距離游刃有餘大概還是一段遙不可及的夢吧。 先前因為生活步調在不熟悉的前提下,顯得有點手足無措,以至於有些事情只能片面的分享 或是說單方面的想要討拍,畢竟我是一個很沒有自信心的人,需要一些旁人在心靈上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