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Kaho老師開課了》有種步上軌道的感覺


前兩天的放學後,在路上巧遇以前的國中老師,鮮少有個如此"保持聯絡"的老師。

打從國中畢業之後,每逢寒暑假或是我們放假國中卻還要刻苦上課的日子,我們總是或單或雙或夥同若干人一起進到國中裡,踩踩以前的場子。

在外頭繞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家鄉,雖然起先心裡還有點排斥,但自己的個性就是如此的隨遇而安,如此的隨便。

默默的,從開學到現在,也步入的第六個禮拜,然後又快結束了。

那天,閒聊幾句內容中,老師問:怎樣?教的如何?




我簡潔又含蓄的說:還好啦,差不多就是漸入佳境,事情漸漸上了軌道。

而這次週三下午的研習,忘記是來講課的教授還是哪個老師提到了:搞不清楚狀況的新老師.....

當然,他是泛指初任教職的新進老師,並不是特別針對我(揮汗

但不可諱言的,幾個禮拜前,我還真的就是那個搞不清楚狀況的新老師,整個人就跟凱薩沙拉一樣的,滿是菜味。

開學前空想的一堆規則設計,在開學後完全沒有心思去做,然後時間就這樣過了,最適合做那些事情的時間點也就這麼過了。

只能東撿西湊的硬擠出一些時間來實行腦海中那些半成品似的活動。

但是,連好好教課都快成問題了的我,就算擠出了那些時間,卻哪有那些思緒去把那些活動完成呢?

所以,到最後我只能慢慢的,慢慢的,追加、修正、或刪減一些說法與規範。

直到近日,終於理出了一套比較適合自己的流程。

我必須說,慢慢的我也快要被馴服了,畢竟當自己還是實習生或是代課老師的時候,身上的責任感趨近於零,所以教起課來,野性十足。

藉由代理進到教職的世界裡,我發現責任與擔憂變成了綁手綁腳的束縛,當然這個束縛還必須加上自己的惰性。

很慶幸的,開學之後,我的惰性發揮的時間,被壓縮到只剩放學後的時間了。

打從研究所休學之後,或者嚴格的說起來,是從修完研究所的課之後,我的人生就像被按下了暫停鍵。然後惰性就像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生長的溫床,就這麼一直成長一直成長,成長到讓我覺得我對什麼都不在乎,成長到我開始把自己的不足怪罪到別人身上,而且還心安理得。

這樣的狀態在開學後還持續了一兩個禮拜,過程中,這樣的問題,逐漸被學生以及學校的問題與任務磨損,感覺自己就像刀刃鈍掉的刀子,經過了幾個禮拜的打磨,終於把那些歪七扭八的凹洞破損給修正到到好那麼一點點。

週三研習期間,我分了一會神,動筆在筆記簿上隨手寫下一天流程。

很慶幸的,我竟然可以記得在學校該做的那些什麼事情,雖然還是偶爾會轉身就忘了些什麼事情。

至少,情況比在菲律賓的時候好上太多,心態上整個都不一樣了。

逐漸修正的班級規範,也慢慢的開始成形,學生開始習慣我的步調,而我也開始瞭解我到底該教些什麼。

而最近,我在思考的是,我沒有聽從長輩主任前人學長姐們的建議,我在最初時並沒有兇或嚴肅,至少我不認為我有兇到什麼情況。

目前除了上課秩序差了一點點,還不至於出些什麼亂子,也許光是沒有被學生爬到頭上這件事情,我該要萬幸了。

雖然我不兇,但是我好像很情緒化,畢竟學生就像舊情人,一點點小錯就足夠折騰人了,何況還是一天到晚大大小小的問題交錯著進攻。

除了學生問題,這兩天最震撼的,莫過於進度了。

原本時間看似很多,所以大多拿來處理班上問題,然後轉眼間,第一次段考就逼近了。

雖然當初跟家長講說,進度的問題不用擔心,而家長也真的不用擔心,因為該擔心這件事情的,是我。

再者,因為開始感覺自己逐漸掌握學校生活的步調,班級也一步步的上了正軌,我知道,如果一切都上了軌道,我的時間就即將被快轉,然後一轉眼,也許寒假就到來了.....



必須給自己一點警惕,近期,論文真該重新動工了。之前的一個學生說:你論文還沒寫完??你不是寫很久了嗎??

我都無地自容了,我是擺了很久,但沒在寫(揮淚

白天在學校的精神與態度,希望可以再多延續一點點,回到家之後不多求一天就幾個小時,可以專心的寫點論文,趕點進度。

最後,今天研習結束前,講師對人生態度下的註解,我發現其中一點與我的生活極度的相識,那就是「能混就混」。

另外一點就只有沾到那一點點邊,畢竟「裝模作樣」的事情,是我最做不來的....



也許,我這個人就跟驢子一樣,很盧、很拖,生活就是少了那麼一個可以鞭策我的人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活札記》終結流浪之關於教甄複試準備

不只一個朋友對我說過,我的關卡就是初試,初試過了,應該就過了。 雖然不知道根據是什麼,但初試一直沒通過的我,也就這麼一直深信著。 不知道該不該說是僥倖,但能順利卡位進到複試,原本就沒意料到的結果,我最初還想著反正是最低錄取,那複試應該也是沒什麼機會的。 直到同事說,新北的初試就是入場卷,第二階段不採計初試的分數。 接著,我看見了....希望!

《歐遊》比利時飛往台北,第一次自己回國就上手,布魯塞爾機場離境與退稅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桃園機場出境流程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香港轉機流程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杜哈轉機 回程因為飛機 delay ,所以有點一鼓作氣地就回到台灣了,而回國前,又到了搭飛機的環節,雖然已經有出國的兩次轉機經驗,但畢竟過了好些日子,就怕又遇到個什麼方向錯亂,走錯方向什麼的,在還沒回到台灣前,心裡還是有點不踏實。 而回國不比出國簡單輕便,通常是空箱出門滿箱回,加上有時候多買了點東西,恰巧可以到機場退稅,對於退稅流程,大家的回程的機場都不一樣,事前查起資料來,心裡也是亂糟糟的。 所以趁著記憶猶新,還是紀錄一下,當作下一次旅程的墊腳石。

《歐遊》2018 闖蕩比利時,安特衛普 Antwerpen

安特衛普, Antwerpen。比利時的第二大城市,大概就像台灣的高雄那樣。 地理上偏北,靠近荷蘭,主要語言為荷蘭語。 一樣以步行為主,到安特衛普的當天,其實早上先逛了魯汶的假日市集,但那部份就留到魯汶的時候再說。 星期日的安特衛普,大約有七成以上的店家都是休息的狀態,少數幾家營業的也是店員比買客多。 雖然空曠的街道蠻適合拍照的,但約莫中午時分,溫度其實偏高,還是走著走著就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