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老師的教學札記》逐漸公式化的教學 -- 國語篇


整體看來,我是個很不能善用時間的老師

不是瞎忙著趕著沒什麼壓力的課,就是空閒到不知道該讓學生做點什麼

從剛進入班級到現在,對於教學的方法也轉了幾轉

到現在也算是抓住的大方向,慢慢的修正教學的方式

以期能夠達到最佳的雙贏局面。




國語這門從小讀到現在的課,對於修辭、詞性什麼的,自己似乎內化到忘記自己學過這種知識。

也還好,三年級還不用講得這麼艱深,依照時間多寡所排定的進度,大約是一個禮拜上完一課。

教學進程主要是由生字入門,講解圈詞,理解課文等三個階段。

一般來說,為了因應家長反應的平日功課不要太多,我都會把生字拆成兩天的兩節課來上。

一天寫半課的生字,大約十個字左右,容量上應該是學生可以負荷的了

至少換成如此方式,抱怨功課的聲音變少了。

起初的生字功課的寫法是生字半行其中包含筆畫及部首

底下半行則是造出兩個詞語,或一個成語



近期我將造詞換成生字單,每天四到五個字不等,書寫功課的部分就簡化為生字半行。



而上課的方式,由黑板書寫,跳到電子白板教學,再轉回黑板書寫,幾乎都是一言堂

常說的用語不外乎是

「來,注意,手舉高,一起寫,一、二......」

「手舉好,不要亂揮!」

沒有威嚴的我,只能在學生玩的"太誇張"的時候,爆氣阻止。

後來一陣突發奇想,將數學課的小白板融入國語課

一開始的作法是讓學生寫在小白板上,但加上檢查時間,其實時間會有點不夠用

讓學生貼上黑板,大家一起找錯誤也是很花時間的。

但使用小白板上課,的確可以確保大多數學生專注在生字上

爾後我將小白板的教學,做了點修正

期望學生可以專注的認識生字,因此我捨棄了大家一起寫的想法

我將空白的小白板貼在黑板上,每次貼八到十塊不等

如此一來可以知道上課的進度,還可以讓學生知道今天至少要學到哪裡

講解生字的重點依舊在老師身上,但書寫的部分就交給學生

方法是先讓學生打開課本看三十秒至一分鐘,接著抽出上台的學生

大家一起幫他數筆順,筆畫錯誤則挑戰失敗,換人再上

寫出完整的字形、字音、部首、筆畫,算是完成,可以加分

若有一個字超過三個人寫錯的,則再翻開課本看三十秒至一分鐘

接著上台寫錯的人,就可以幫另外兩組加分。

生字寫好後,老師講解需要注意的細節,例如勾、點、幾撇之類的。

接著請學生造詞,合理的加分,同音不同字的就補充

小白板上場前的測試版本
若上完生字還有時間,則可以請兩個學生上台,進行加分活動

遊戲方式,就是背對黑板,老師喊出要擦掉的字,先擦掉的加分

進行方式簡單,但是這種競爭性質的遊戲,學生很愛

-----

圈詞的部分,主要是用電子白板輔以廠商送的電子書資源進行解釋

最近我還會加上GOOGLE的圖片與影片,加深學生的印象

而且我發現,事先找好的圖片激不起學生的好奇

但如果直接找的,就像在你眼前現榨的果汁,喝起來都會不自覺的感覺新鮮

----

課文理解的部分,大致上會先讓學生念過一遍,接著一段一段的講解

方式是,唸完一段,課本蓋起來,請問在這一段裡面,你看到了什麼

講出來的有沾到邊的就可以加分

大致重點講完後,老師做出統整「是的,所以這一段就是再說......」

每段都帶過之後,再用電子書裡面的閱讀理解題目當作加分題。

一課完結

----

通常生字練習本會在講完生字後當作功課,不過經過之前一個正妹老師的分享

他說,他會讓學生先回家練習寫生字,因為老師什麼都還沒教,所以他們為了不寫錯

就會很認真的看上面的引導寫法



我覺得滿有道理,發現課前當作業,學生的正確率也不至於錯到天荒地老

目前就是先回家寫生字,上課講生字,每天一張生字單,大約花費兩天兩節課

接著一天講圈詞,一天上課文,一個禮拜四天四節課完成一課

註:星期一只有兩節導師課,因此主要以處理班務跟社會課為主

----

而國語習作、考卷以及練習本,則會當作回家功課、早自習跟考試使用

國語習作的部分,會先讓學生寫,接著花半節至一節的時間,做題目引導與講解

有些習作的題目,根本超難,學生看不懂

看不懂就亂寫,亂寫的功課我又不能亂改,所以就累到大家

因此,藉由引導,可以節省許多麻煩事

何樂而不為?

----

還未實行之學生自學方法

  • 學習單
  • 分享
  • 確實的定時與不定時考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活札記》終結流浪之關於教甄複試準備

不只一個朋友對我說過,我的關卡就是初試,初試過了,應該就過了。 雖然不知道根據是什麼,但初試一直沒通過的我,也就這麼一直深信著。 不知道該不該說是僥倖,但能順利卡位進到複試,原本就沒意料到的結果,我最初還想著反正是最低錄取,那複試應該也是沒什麼機會的。 直到同事說,新北的初試就是入場卷,第二階段不採計初試的分數。 接著,我看見了....希望!

《歐遊》比利時飛往台北,第一次自己回國就上手,布魯塞爾機場離境與退稅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桃園機場出境流程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香港轉機流程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杜哈轉機 回程因為飛機 delay ,所以有點一鼓作氣地就回到台灣了,而回國前,又到了搭飛機的環節,雖然已經有出國的兩次轉機經驗,但畢竟過了好些日子,就怕又遇到個什麼方向錯亂,走錯方向什麼的,在還沒回到台灣前,心裡還是有點不踏實。 而回國不比出國簡單輕便,通常是空箱出門滿箱回,加上有時候多買了點東西,恰巧可以到機場退稅,對於退稅流程,大家的回程的機場都不一樣,事前查起資料來,心裡也是亂糟糟的。 所以趁著記憶猶新,還是紀錄一下,當作下一次旅程的墊腳石。

《歐遊》2018 闖蕩比利時,安特衛普 Antwerpen

安特衛普, Antwerpen。比利時的第二大城市,大概就像台灣的高雄那樣。 地理上偏北,靠近荷蘭,主要語言為荷蘭語。 一樣以步行為主,到安特衛普的當天,其實早上先逛了魯汶的假日市集,但那部份就留到魯汶的時候再說。 星期日的安特衛普,大約有七成以上的店家都是休息的狀態,少數幾家營業的也是店員比買客多。 雖然空曠的街道蠻適合拍照的,但約莫中午時分,溫度其實偏高,還是走著走著就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