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遠距教學這件事


因為疫情的關係,實施遠距教學,也過了一個禮拜

說個老實話,對於"上班工作"這件事情,個人覺得本質上是沒有影響的

這一個禮拜以來,較多附加的事情,絕大多數來自於其他老師尋求的3C援助

視訊設備的設定,或是教學網站的設定,嚴格上來講,也都只是舉手之勞



在調整電腦的過程中,同事間難免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著

對於遠距教學,因為不得不,所以選擇接受,並且適應

流程上,並沒有什麼問題


但在回應的過程中,聽到自己嘴把講出來的話,我才意識到自己所想的,與其他同事有些微的差異

比如說,同事提及載具這件事情,手機、平板、筆電、桌電,小朋友們怎麼會用?

從根本上來說,為什麼需要認定他們不會?


一般來說,預設小孩無法勝任的狀態下,家長就成了第一道協助

大家都是在這現代社會下走跳的人,對於"問題"的危機處理

其實沒有那麼單純的不堪


看到一些人分享,孩子或家長總是丟一句「我不會」,然後就盡情擺爛,等人家處理好

在這種非常時期,不就是測驗所學的時候嗎?

不管是小孩,還是家長,甚至是老師,教育本質不就是有能力解決人生路途上所遭遇的問題嗎?


如果人的成長,是不斷選擇的歷程。


那麼選擇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給予自己該給的支援與協助,然後各自的問題各自努力

學習本身就像談戀愛,總是需要雙方你情我願,才能達到最高的幸福感

單方面的付出,只是得到糟蹋的對待,最後也是漸行漸遠,最後形同陌路


話雖如此,上週實際執行的第一天,我也是戰戰兢兢的預期會有許多詢問電話

不過,結果倒是沒有,大家陸陸續續的成功登入並進入遠距教學的房間裡

我著實鬆了口氣


自從遠距教學實際執行之後,朋友的許多動態中,看出了五花八門的可能性,在教學的類別上,真的是百花齊放

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各個階段,不同的學生樣貌,面對遠距教學,其實都是化為螢幕上的一小小方格

從上課時間開直播,貼限動,再到打傳說,總是各種精彩

其中也不乏,認真作筆記,努力互動,跟上進度的學生們

不敢說孰優孰劣,但在學習的歷程上,就是一段事後值得提及的過往


絕大多數的"大人",學生時代的叛逆,隨著身分的蛻變之後,都會帶著恨鐵不成鋼的視線,轉成對孩子的枷鎖


其實,也沒那麼嚴重啦。


反觀自己成長的路途,誰真的一路青瞑,需要導盲犬般的師長引路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該時代的課題,我們這群七年級的,一下白老鼠,一下爛草莓

不也都在這個當下,站在自己的崗位上


而遠距教學,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概念,其實早在疫情之前,這樣的開會方式,也在一些公司行號裡頗為普及


若是在一些貼文中,看到好用的網站或是技巧,都要先自己摸索一番,畢竟技能是自己的

學過可以忘,但不能不學

甚至早在兩年前,就有前輩耳提面命的說,這是趨勢,要有心理準備


有時候,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抱怨遠距教學多麻煩,多複雜的

我都覺得,吃這行飯的,學什麼都不奇怪,畢竟這就是老師這行,最專業的地方

教學相長

老師,就是必須不斷的學,才能不斷的教


有幾次,聽到同事在擔心,學生的學期效果

當頭棒喝阿,我完全沒有考慮到這個

畢竟,我總是覺得,你把會學習的放在哪裡,他就是會學習

我倒是覺得,有幾個在學校讓我相對頭痛的學生,遠距教學的狀態,學習狀況反而好了許多

畢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在旁邊,諒他們坐姿、學習態度,不敢差到哪去。


截至目前為止,遠距教學的型態,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困擾

甚至還可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另外

當學生們,沒有太多直接互動,附加沒有衝突的前提下,完全回歸教學這件事的時候,也有種能夠稍稍喘口氣的感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活札記》終結流浪之關於教甄複試準備

不只一個朋友對我說過,我的關卡就是初試,初試過了,應該就過了。 雖然不知道根據是什麼,但初試一直沒通過的我,也就這麼一直深信著。 不知道該不該說是僥倖,但能順利卡位進到複試,原本就沒意料到的結果,我最初還想著反正是最低錄取,那複試應該也是沒什麼機會的。 直到同事說,新北的初試就是入場卷,第二階段不採計初試的分數。 接著,我看見了....希望!

《歐遊》比利時飛往台北,第一次自己回國就上手,布魯塞爾機場離境與退稅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桃園機場出境流程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香港轉機流程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杜哈轉機 回程因為飛機 delay ,所以有點一鼓作氣地就回到台灣了,而回國前,又到了搭飛機的環節,雖然已經有出國的兩次轉機經驗,但畢竟過了好些日子,就怕又遇到個什麼方向錯亂,走錯方向什麼的,在還沒回到台灣前,心裡還是有點不踏實。 而回國不比出國簡單輕便,通常是空箱出門滿箱回,加上有時候多買了點東西,恰巧可以到機場退稅,對於退稅流程,大家的回程的機場都不一樣,事前查起資料來,心裡也是亂糟糟的。 所以趁著記憶猶新,還是紀錄一下,當作下一次旅程的墊腳石。

《歐遊》2018 闖蕩比利時,安特衛普 Antwerpen

安特衛普, Antwerpen。比利時的第二大城市,大概就像台灣的高雄那樣。 地理上偏北,靠近荷蘭,主要語言為荷蘭語。 一樣以步行為主,到安特衛普的當天,其實早上先逛了魯汶的假日市集,但那部份就留到魯汶的時候再說。 星期日的安特衛普,大約有七成以上的店家都是休息的狀態,少數幾家營業的也是店員比買客多。 雖然空曠的街道蠻適合拍照的,但約莫中午時分,溫度其實偏高,還是走著走著就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