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替代役服役手札》結訓,去你的金牌替代役

自己給自己的作業,第三篇,也是讓我感到最憤恨不平的一篇。

在開始陳述之前,我必須先澄清一些事情,比如說我個人並沒有閱讀過嚴長壽先生所寫的《金牌替代役》的文章,我對金牌替代役的所有觀點都來自於講座以及長官。

如果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搜尋,有很多人分享那篇文章。

那麼,接下來,我就來說說為什麼我要"去你的"...



就像什麼科系會有什麼樣的教材一樣,替代役也有很多專門的東西,或是實行上需要注意的觀念,這都是一些必修的課程,即使很無聊,就是做在位子上發呆,也聊勝於無。

在成功嶺受訓的三個禮拜間,有近乎十幾堂課的演講,對於「金牌替代役」一詞也被一再提及,原本我是踩在接收新知識的角度,很高興可以多增廣些見聞,在心底也由衷的佩服那些愛心旺盛的前輩們。

隨著課堂的堆疊,有些不同主題的內容總是會有些同質性頗高的成分,比如:金牌替代役。

慢慢的,我察覺,好像哪裡怪怪的。

替代役基本上有三個階段,軍事訓練、專業訓練以及到單位服務。除了軍事訓練是與服勤不相干的以外,專業訓練在某種層面上,還算是出發前的惡補。

但是在經過雙重訓練之後,真的夠了嘛?就會變成所謂的金牌替代役了嘛?

簡易而言,替代役,就是把有專長的放到有需要的地方。

所以替代役的理念上並沒有向外界給他的那麼負面,甚至我還覺得,這樣的想法真不錯。

有些替代役的學長們真的很熱心,很有想法,很有那麼一回事。我由衷的佩服。

但是,被消費了。被講座們消費了,被那些與替代役只交雜一點點關係的大官們消費了。

這樣的想法,落到心底之後,映起難以言喻的反感。

為什麼,那些高高在上的達官貴人,可以把別人的努力,別人的付出,別人的經歷,說的那麼栩栩如生,說的那麼身歷其境。

好聽的說法叫做宣傳,難聽的說法叫做消費。

一年培訓出來的替代役,到底有多少人,一個梯次就一千多人了,更遑論一整年的梯次。

年產數萬人的替代役,為什麼就幾個人受到關注,為什麼就幾個人的做為會變成長官們說嘴的對象。

「希望大家都是金牌替代役」

為什麼「金牌替代役」不是國家發現,而是風馬牛不相干的嚴長壽嚴先生點出來?

然後被政府機關大肆的宣揚?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那些高高在上的講師,真的了解什麼是付出,什麼是在鄉下跟小朋友共處,什麼是40度以上的烈陽,什麼是髒亂的環境,什麼是資源缺乏的地方,到底,那些長官講師憑什麼,在台上大放闕詞?

我很佩服那些真正默默付出的替代役男,但現實上也是有很多混吃等退伍的役男,比如以下新聞:


對於這樣的替代役男,怎麼沒有講師願意提出來警惕大家呢?

所以,我去你的!

去你的挑好的講,去你的膚淺講座,去你的無腦長官,去你的希望大家都是金牌替代役!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活札記》終結流浪之關於教甄複試準備

不只一個朋友對我說過,我的關卡就是初試,初試過了,應該就過了。 雖然不知道根據是什麼,但初試一直沒通過的我,也就這麼一直深信著。 不知道該不該說是僥倖,但能順利卡位進到複試,原本就沒意料到的結果,我最初還想著反正是最低錄取,那複試應該也是沒什麼機會的。 直到同事說,新北的初試就是入場卷,第二階段不採計初試的分數。 接著,我看見了....希望!

《歐遊》比利時飛往台北,第一次自己回國就上手,布魯塞爾機場離境與退稅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桃園機場出境流程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香港轉機流程 《歐遊》台北飛往比利時,第一次自己出國就上手,杜哈轉機 回程因為飛機 delay ,所以有點一鼓作氣地就回到台灣了,而回國前,又到了搭飛機的環節,雖然已經有出國的兩次轉機經驗,但畢竟過了好些日子,就怕又遇到個什麼方向錯亂,走錯方向什麼的,在還沒回到台灣前,心裡還是有點不踏實。 而回國不比出國簡單輕便,通常是空箱出門滿箱回,加上有時候多買了點東西,恰巧可以到機場退稅,對於退稅流程,大家的回程的機場都不一樣,事前查起資料來,心裡也是亂糟糟的。 所以趁著記憶猶新,還是紀錄一下,當作下一次旅程的墊腳石。

《歐遊》2018 闖蕩比利時,安特衛普 Antwerpen

安特衛普, Antwerpen。比利時的第二大城市,大概就像台灣的高雄那樣。 地理上偏北,靠近荷蘭,主要語言為荷蘭語。 一樣以步行為主,到安特衛普的當天,其實早上先逛了魯汶的假日市集,但那部份就留到魯汶的時候再說。 星期日的安特衛普,大約有七成以上的店家都是休息的狀態,少數幾家營業的也是店員比買客多。 雖然空曠的街道蠻適合拍照的,但約莫中午時分,溫度其實偏高,還是走著走著就逛完了。